從邀請到克里斯蒂安·貝爾加盟,《金陵十三釵》就確定了要走國際化路線。這不,在外媒的預測中,《金陵十三釵》成為本年度奧斯卡“容易入圍的影片”,張藝謀也一掃由“民俗美學”+“形式主義”為主構成的中國式審美,在電影敘事上徹底走上了好萊塢路線。
作為劇情片,《金陵十三釵》本不需要篇幅那么長的戰(zhàn)爭戲,但殘酷的戰(zhàn)爭場面的確提升了影片的觀賞性,并對深化影片主題有幫助。負擔起戰(zhàn)爭戲份的佟大為,其實和貝爾一起,讓電影擁有了“雙男主角”,可以分別讓喜歡場面和喜歡劇情的觀眾各得其所。其實,佟大為的角色是可以貫穿影片始終的,這樣可以將戰(zhàn)爭戲延續(xù)到結尾,增加故事的緊張性。
戰(zhàn)爭戲對《金陵十三釵》之所以重要,因為它突出了影片的“抵抗”主題,有關南京大屠殺,中國軍隊與人民是否與日軍殊死抵抗過的爭論,向來是國人的心頭之痛。佟大為和他為數(shù)不多的殘部,列隊迎著子彈掃射炸飛日軍坦克的一幕,不管是否出于虛構,都在抒發(fā)觀眾情懷方面起到了積的作用。我們的文藝作品,在宣揚英雄主義乃至個人英雄主義方面,方式方法一直單調,《金陵十三釵》在這一點上有了很大突破。
影片大的沖突點,在于“十三釵”挺身而出,以犧牲自己為代價,保護女學生安全撤離。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,這種“替死”的做法,更多還是表現(xiàn)出“十三釵”的“抵抗”精神,只是,和士兵抵抗敵軍入侵不同,她們抵抗的是世俗對她們的偏見,世人對“純潔”與“不純潔”的狹隘定義,她們用出人意料的方式,墊平了低賤與高貴之間的溝壑,讓人性在戰(zhàn)爭時期得以熠熠生輝。
您是否看過這部影片呢,您對它有什么看法呢?希望能幫到您,您要是有什么需要,歡迎致電咨詢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!